全球快播:明朝宗藩里,谁是严世蕃富豪榜第一名,他为何能成为首富
严世蕃这个名字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,他就是明朝嘉靖时期著名权臣严嵩的儿子。严世蕃此人并未经过科举入仕,而是凭借其父权势,先入国子监读书,后为官,历任尚宝司少卿、太常寺卿、工部右侍郎,官至工部左侍郎。
严氏父子把持着朝中官吏的任选和升迁,无论官职大小,都有相应的价格,父子俩借此大量敛财。后来,严世蕃还养成一个习惯,就是每当他的财产增加一百万两,他就开一次庆祝派对,让大家都来拍他的马屁。
严世蕃越来越有钱之后,又突发奇想,决定搞一个“富豪榜”。明代文学家、史学家王世贞的《弇州史料后集》中,就记载了严世蕃富豪榜的排名。在严世蕃的富豪排名榜中,位于榜首的并非他自己,而是花落明朝宗藩之家。那么明朝宗藩里,又是谁能跻身严世蕃富豪榜第一名呢?
(资料图)
在上一篇文章中,笔者就已经提到了,崇祯帝自缢殉国后,张献忠很快就攻下夔州(今重庆市奉节县),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成都。关键时刻,巡按四川御史刘之勃等人,极力请求蜀王朱至澍借钱出来募兵镇守。
但朱至澍这个人自私自利,毫无远见,又记恨众人不愿拥戴他出任监国,所以谎称他没钱。大家当然是知道蜀王有钱,才会去求他,可朱至澍就是要耍无赖,大家拿他实在没有办法。最终的结果就是,张献忠率军攻陷成都,朱至澍带着自己的妻妾投井自尽。
或许有人会想,万一蜀王真的没钱呢?毕竟到了明朝中后期,随着宗室越来越多,朝廷压力大,嘉靖朝的时候,就颁布了《宗藩条例》,降低了宗室岁禄,藩王要养一大家子人,还是不容易的。所以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,蜀王到底有没有钱?他的财富又是从哪里来的?
要想知道蜀王到底有没有钱,我们将第一个答案揭晓就知道了,也就是严世蕃富豪榜的第一名是谁?没错了,答案就是蜀王。大家仔细想想,能上这个富豪榜就已经很不错了,至少得拥有白银五十万两才能上榜。而其中蜀王位居榜首,足见其家底雄厚。
不仅严世蕃的富豪榜可以说明蜀王有钱,在明代进士陆釴的《病逸漫记》中,也说:“天下王府,惟蜀府最富。”明朝抗倭名将、戏曲家谭纶也说:“蜀府之富,甲于天下。”嘉靖朝重臣张瀚的《松窗梦语》中也记载着:“(蜀藩)富厚甲于诸王,以一省税银皆供蜀府,不输天储也。”
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明,蜀王的确是明朝宗藩里最有钱的,那么在朝廷降低宗室岁禄,蜀端王朱宣圻曾主动辞去禄米一千石的情况下,蜀藩为何还能成为首富呢?我们从以下方面分析。
一、岁禄
洪武九年,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宗室岁禄(以亲王为例)标准是:“亲王,米五万石,钞二万五千贯,锦四十匹,紵丝三百匹,纱、罗各百匹,绢五百匹,冬夏布各千匹,绵二千两,盐二百引,花千斤,皆岁支。马料草,月支五十匹。其缎匹,岁给匠料,付王府自造。”
此时一个宗藩的人口并不算多,这样的岁禄不仅能轻松养活一大家人,且还非常富裕。不过随着宗室人口增多,朱元璋也意识到,给这么多生活费朝廷压力太大,于是在洪武二十八年,他又更改了宗室俸禄制度。
于是,这时候的制度就变成了:“亲王万石,郡王二千石,镇国将军千石,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、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,辅国中尉、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,公主及驸马二千石,郡主及仪宾八百石,县主、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,县君、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。自后为永制。”
随着明朝发展,宗室数量是越来越多,到了嘉靖朝,宗室每年的岁禄开支,给朝廷带来巨大压力。没办法,明世宗只能再次修改制度,降低宗室的岁禄。不过改了之后,亲王的岁禄还是一万石。
那么蜀藩自蜀王起,加下面各个大大小小的宗室,这个时候加在一起,整个蜀藩一年的岁禄收入有多少呢?根据万历朝的《四川总志》记载:“蜀府岁支禄米一万石,内江、庆符、石泉、德阳、南川等府各禄米一千石,每郡主岁支实米五百石,每县主岁支实米四百石,成都广丰、广宁二仓,岁拨收米二十六万七千八百九十余石。”
就是说到了万历朝,整个蜀藩每年有将近27万石禄米的收入。注意,这仅仅是岁禄,蜀藩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,我们接着说。
二、赏赐
如果说岁禄是蜀王每年的固定收入,那么赏赐就是额外收入了。都知道明朝历代蜀王都十分贤德,因此皇帝对其的赏赐一直源源不断,要是遇到比较大方的皇帝,那赏赐更是不用说了。
举几个例子,比如明朝第一任蜀王朱椿,他就藩之后,不是致力于发展藩地成都,就是忙着研究学问,未曾参与政治斗争,所以靖难之役并未波及到他。朱棣登基后,朱椿入朝觐见,朱棣对他是赞不绝口,赏赐自然也少不了。
永乐十四年,谷王朱橞有意谋反,朱橞虽然是朱椿的同母弟弟,但后者并没有助纣为虐,而是决定大义灭亲,及时向朱棣汇报了情况。后来谷王意欲谋反之事得到证实,朱椿就更加受到皇帝器重,朱棣将其比喻为“周公”。
经过此事,第二年朱椿来朝,还国时朱棣出手非常大方,据史料记载:“蜀王椿还国,赐蜀王银三千两,钞六万锭,米万石,各色纻丝五百疋,纱罗各二百五十疋,绢千疋,兠罗锦六千条,苏木五千斤,胡椒三千斤,马一百五匹,鞍二副,火者百人,其从官赐钞有差。”
即便如此,朱棣觉得还是亏待了弟弟,于是又增加了几乎一倍的赏赐,直到把朱椿的物资车塞得满满当当才罢休。而除了朱椿以外,历代蜀王也是不断得到朝廷赏赐,之前我们在介绍历任蜀王的时候,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得到的赏赐。我们来看看哪些情况会得到赏赐。
首先就是蜀王入朝,在还国时皇帝会有赏赐,例子上面已经说过了,就不再赘述。
其次便是新帝登基的时候,各位藩王都会得到赏赐,比如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时,就赏赐蜀王白银三百两,文绮十表里,锦三匹,纱罗各十匹,兜罗锦三匹,西洋布五匹,钞二万贯。就连蜀世孙朱友堉都得到赏赐白金五百两,钞六千锭,纻丝二十表里,锦六匹,纱罗各十匹。
再者就是藩王进贡,朝廷回赏,以蜀藩来说,常常进贡的特产就是川扇。比如《明世宗实录》记载:“蜀王承爚遣使进川扇,赐银二百两,红罗衣一袭。”《明神宗实录》记载,蜀世子朱奉铨进献川扇,朝廷“赐银四百五十两,大红罗常服三袭”。
当然还有重要节日,或者一些需要庆祝的大喜事,朝廷也会有赏赐。以上这些就是常见的赏赐,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赏赐,这里就不说了。总之,赏赐也是一笔很大的额外收入。
三、田地
首先一个藩王在就藩之前,就已经拥有许多田地了,可即便如此,他们也不可能满足,就藩之后,仍然会想尽办法扩充自己的地盘。资产再多也不嫌多,所以后来继任的亲王,还会继续想办法扩大地盘。
据《明史》记载:“明时,草场颇多,占夺民业。而为民厉者,莫如皇庄及诸王、勋戚、中官庄田为甚。太祖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,多者百顷,亲王庄田千顷。”
可见身为亲王,原本皇帝赏赐的田地就已经够多了,但他们并不会满足,还要去占百姓的地。当然,强占百姓的地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,所以当时又流行另一种方式,就是百姓主动向亲王献地。那为什么百姓要主动向亲王献地呢?
主要就是因为到了明朝中后期,宗室人口越来越多,朝廷要养这些宗室已经非常吃力了,为了缓解财政问题,就不得不增加百姓的赋税。百姓赋税沉重,就不得不将自己的田地投靠王府,王府的田地是不用交税的,便可借此逃避沉重的赋税。
藩王和百姓自然都是乐意的,但朝廷不乐意啊,朝廷将这些投献蜀王府的百姓称为“蜀中奸民”,并正式定制:“献地王府者戍边。”可尽管朝廷想尽办法防止这种事发生,但仍然屡禁不止。
除此之外,蜀王还有一个办法获取更多土地,那就是署名占有。比如一座山本来是没有主人的,朱椿就藩之后,便下令在此山上修建一座寺庙。寺庙建好后,朱椿命人刻上“蜀府官山”四个字,如此一来,不仅仅是寺庙,就连整座山都变成蜀王府的私有财产了。
也就是说,只要蜀王想占,他只要命人在这里留下“王府所属”的标记,那么这个地方就归蜀王府了。根据史料记载,到了万历三十四年,成都府11个州县的良田沃土,蜀王府就占了七成,能不富裕吗?
四、四川
前面刚刚才说了,成都府的良田沃土,蜀王府占了七成,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。
第一个是“良田沃土”,也就是说成都府的条件非常好,根据史料记载,这里物产丰富,加上历代蜀王的精心经营,使这里成为天府之国。据史料记载:“其产则有五谷、六畜、金银、竹木、丝麻、木棉、盐油、铜铁、药物之利,足以丰殖,不假他方。”
第二个是“蜀王府占了七成”,虽说成都府条件非常好,但凭什么“良田沃土”都被蜀王府占了呢?那是因为,这里就只有他一个藩王。
比如万历年间,江西有淮王府、益王府,山东有鲁王府、德王府、衡王府,河南住着七位藩王,山西、湖广甚至住着十位藩王,而拥有良田沃土的四川,只有一个蜀王。
当然,四川也曾经分封过其他藩王,比如明宪宗第十四子朱祐楷。他出生于成化二十三年,封地在叙州府(今四川省宜宾市)。只可惜朱祐楷年仅17岁便去世了,无子,国除。因此到了万历年间,四川仍然只有蜀王一位藩王。
综上所述,蜀王能够成为严世蕃富豪榜的第一名,并不让人意外。到了明朝末年,张献忠带兵进攻成都,拥有大量财富的末代蜀王朱至澍,却说什么都不肯拿钱募兵。结果最终张献忠攻占成都,朱至澍为了不受辱,只能领着全家投井自尽。
张献忠虽然掠取了大量蜀王府的财物,不过他很快也败于清军。张献忠战败后,大量财宝落入江口之中,蜀王府在战火中变成一片废墟。即便如此,清兵仍然在废墟中,不断能够找到大量金银,足见蜀王之富。
从那以后,彭山江口镇岷江岸边,就时常会发现零星文物。公元2016年,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此处进行考古发掘,没想到取得重大进展,出水文物超过一万件,证实了张献忠“江口沉银”的民间传说。
2018年,此处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,又出水文物12000余件,其中包括证明这些金银财宝主人身份,也是明朝藩王重要信物的蜀王金宝。以及蜀王继承人,也就是蜀王世子的重要信物蜀世子宝。
(参考文献《明实录》《明史》《弇州史料后集》《四川总志》等)